李杜二人,成绩之高,影响之巨,鲜有可比者。大文豪苏东坡以至感慨:“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而,跟着二人的归天,李白、杜甫诗歌的好坏之争随之出现。各类概念大致可分为三派:扬李抑杜、扬杜抑李、李杜并重。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成名也比杜甫早,贺知章见之认为“谪仙人”,唐玄宗闻其名而亲身召见,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饮”。杜甫也屡以诗赞誉,如“白也诗无敌”“李侯有佳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用今天的话来说,贺知章、唐玄宗、杜甫都曾是李白的“粉丝”。然而,李白谢世后,杜甫晚年佳作连连,诗名继起。于是,从中唐到晚唐,便起头有了李杜好坏之争,并呈现了三派看法。
在李杜之后,最后表白杜甫高于李白的人是元稹。杜甫的孙子晓得元稹不断喜好杜甫的诗,因而在为祖父灵榇迁葬途中,请元稹为杜甫写一篇墓系铭。在这篇文章中,元稹盛赞杜甫:“则诗人以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放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克不及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大致来看,最早的扬杜抑李论者次要是从反映民生疾苦、规戒社会败北的角度来评判李杜的高下。
可是,相关概念立即遭到韩愈的否决与驳倒。他在《调张籍》一诗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好笑不自量。”韩愈与元稹等人分属分歧的文人集团,论诗主意也有所分歧,因而对他们扬杜抑李的概念提出了锋利的攻讦。能够说,韩愈是中国最早的李杜并重论者。后来,顾陶、李商隐、杜牧等多持此论。
唐代帝王多好诗,唐玄宗以外,唐文宗李昂也算一位。《唐诗纪事》曾评介:“帝好五言,便宜风致多同肃、代,而古调清俊。”唐文宗在位时曾公布一份诏书:以李白歌诗、斐旻剑、张旭草书为三绝。由此,晚唐皮日休、吴融、郑谷诸诗人多重李白。吴融曾明白亮相:“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
进入宋代当前,唐人三派并存的场合排场被打破了,扬杜抑李的声浪逐步占领优势,成为支流。这里面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确实与几位大人物的影响相关。
第一位大人物是欧阳修。他是其时的文坛魁首,政治地位很高,诗、词、散文和学问均可谓一流。他和宋祁在修撰《书》的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诗史地位。他说:“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唐宋两代皆重史,杜甫在野史中荣获“诗史”的名号,可是一件大事。
第二位大人物是王安石。他是其时的掌握相,诗文、学问可谓一流。王安石于前代诗人最推崇杜甫,曾说:“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氏作者。”一次见到杜甫画像,竟然跪拜再三,泪如泉涌,并赋诗一首,暗示“愿起公死从之游”。生前曾编选李、杜、韩、欧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尚排在韩愈、欧阳修之下。很多人都不睬解。王回覆:“白之歌诗豪宕超脱,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罢了,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顿挫,疾徐纵横,无施不成……此甫之所以光掩前人,尔后来无继也。”意义是说,李白只要“豪宕超脱”的气概,而杜甫知变,气概多样。
宋人还有诗话记录,王安石认为李在杜下还有一个缘由:“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意义是说,李白诗一气直下,语速太快,不如杜甫平铺直叙,更有节拍感。并且,李白的诗多写女人和酒,见识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