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文先先生同在郑州市文联供职十年不足,自感相知甚深。悉知他对书法用功深久,笔力甚健,却从未听他说过与诗有什么瓜葛。当他拿出《闲斋诗话》的诗稿让我“赐正”时,我不堪惊讶:老兄会写诗?仍是格律的!
他自谦地说:算不上什么诗,更谈不上格律,不外是些“顺口溜”,或者叫“诗体日志”。这些文字,记实了我几十年的人生豪情过程,凝结了一个游子对父母、对家乡揪心扯肺的思念。过去从没想过颁发,来岁三月,我母亲就90岁了,我想用这些心血合铸的文字,作为一份出格礼品,献给老母亲的华诞。我生怕有太多的瑕疵和可惜,才让你看看,挑挑弊端。我相信你是个说实话的人。
我没有孤负他的信赖,存心拜读后,直抒己见地指出几处我认为与全书不很合群儿的篇什和句子。他也在从头审视后做了选择。
文先给我的惊讶,远不止一个书法家俄然在我眼里诗意起来。他诗行里飘荡的清新文风,奔涌而来的真情波澜,天马踏云般的舒放诗魂,比热血烈酒更浓的思乡念母之情带给我的阅读冲击,品诗美感,更让我大感不测……
实在、真情,是诗人与作品的魂与骨。写诗最怕“假唱”,一首诗里只需有一句“假唱”,就要诗的小命。文先先生的《忆童年》能让我在吟读时鼻子发酸,两眼起雾,诗力来自逼人的实在
我与文先有着不异的生命履历,同为农村孩子,穿不起袜子的脚丫,都曾趟过“人民公社天堂”里滴水成冰的日子。长白山下的冬天更为难熬,他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冬没有袜子可穿,得靠“絮鞋草”将玉米叶絮在鞋子里“防脚凉”。如许的诗句,即便在炎夏读来,也让人心尖结霜。
这本诗集,从1974年萌出第一棵幼芽,至今在他生射中成长了38年。占篇幅最多、传染力最强的篇章,是对父母亲友、家乡热土无尽的怀恋。读着这些灼目烫心的文字,我想起了另一位诗人。很巧合,这个伴侣与文先先生一样,也来自长白山下,假寓郑州。我至今记得他20年前的苦吟:只要远离家乡的人,才能走进家乡。对家乡绵绵不停的魂牵梦绕,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者一生割不竭的豪情脐带。
远乡异客的心,往往比常人离家乡更近。2010年10月,当文先在电视里看抵家乡残秋降雪,打德律风提示母亲添衣御寒,母亲第一句话就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啊?挂断德律风后,他含泪赋诗
“黄河滚滚日夜东,千古不变赤子情。”“岁月无情催鹤发,终身简朴持贫家。”文先对母亲这份愈来愈烈的赤子情,既是人道的天然涌流,也源于对母亲的深深理解和无限感恩。
游子还乡,是给萍潭波寄的心灵的出格报偿。他在《家乡情》中诗化的母土,任意挥洒的称心,心花烂漫的人生佳境,让我打动又令我羡妒
“醉后慈母怀中卧,梦回童年摇篮中。”文先多次写到“醉卧母怀”,然而,这最宝贵的幸福时辰,仍然是出缺憾的。由于他父亲的早逝,不只让贰心创难愈,也给身为长子的他,留下繁重的惭愧。从《雨夜思父》里,不难品出他郁结于心的伤痛
文先的父亲沉病卧榻,临近生命起点的时候,他正在驻防开封的空降师服役。他没能给恩重如山的父亲端过一碗饭,喂过一片药。1980大哥人病故时,他的母亲不忍心大儿子往返八千里奔丧,没有告诉他这个凶讯。天然,初上鬼域路的父亲依依回望阳间时,没能看到遥远的黄河岸边,长子为他洒两行悲泪,燃一炷心香。直到有吉林老乡投亲归队,才带回他父亲倒霉归天的动静。当改日夜兼程扑倒在父亲坟前时,坟头已蔓生出萋萋野草……他给父亲的酬报,是他积累下的甲士津贴费,还上了安葬父亲时家里欠下的300元丧葬费。
“有爱人生多诗意”。由于心中有爱,文先才会写出亲情浓郁、乡思绵绵的诗篇;由于心中有爱,祖国的雄山丽水、断柱残碑,皆能激发他的歌吟激情;由于心中有爱,双鬓染霜的文先,仍然在他号称闲斋的书房里,用逸然洒脱的精丰采势,续写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人生诗篇。
“两架财富书千卷,一池墨香字百幅。”“回顾无憾事,无慰心自平。”我出格等候,本人的人生境地,有朝一日也能升拔到文先先生的诗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