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自卑居然有好处?如何才能真正走出自卑?本文将围绕《自卑与超越》一书的思想来回答这些问题,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关于自卑的几个真相。
1. 自卑的本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现状变得更好一些,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卑的来源,它源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比较中,他比我的玩具多,她的新裙子很好看我没有,家长将你和别人的孩子对比,长大了你发现自己需要买房买车、同学收入比你高、自己长得不够好看、羡慕同事能干又会说话……
自卑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也即自卑感带给我们的各种情绪给予了我们动力,促使人去改变自身的处境,使我们一步步的接近目标。
追求优越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做好准备迎接未来,才会促使科学进步。
2. 自卑的表现方式
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为了保护自我在不断寻求各种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自卑的表现方式根据个人的文化、周围环境以及生活经验有着千差万别,下面以《自卑与超越》中的原句带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
强烈自卑感的人并不是表面显得柔弱、安静、拘束或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到:“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事实上,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都依自己的生活模式表现出他的感觉。
3. 为什么感到自卑后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虽然自卑的表现方式因人而异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可以归为两类:成功或者失败。
这取决于自卑之后你是会努力改变现状提升对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也就是体验到自卑后走向了两个不同的路径:
第一种:感到自卑——努力——自我获得了提升
第二种:感到自卑——逃避受挫感觉、自我保护——忽视差距——更多自卑
这里举两个关于陷入自卑循环的例子。
一个是老师口中“他很聪明,就是不肯花时间在学习上”的孩子。他们不愿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分数没别人高,知识没掌握的差距,在“我只是没努力”这种意识下逃避自卑感。
这些孩子用我只是不愿意努力,我努力之后成绩会很好,来进行自我保护。结果是陷入不良的自卑循环,真实的差距越来越大。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不喜欢身边领导的。有些人可能经常被领导批评,被拿来和优秀的同事比较,批评你做事不细心,工作效率低等等。
这种比较使人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时为了使自己不那么难过,他们便选择采取逃避、否定、指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可怜的自尊感。
通过跟朋友抱怨领导讲的话不中肯,领导本人存在什么什么问题等方式来维护自我的心理形象,对批评的内容一概否定。
感到自卑后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对实质的差距做出任何努力,而是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保护自我的感觉,做一些消耗能量却没有对事情有实质性的进展的事。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难过,保护虚假的自尊心,不再设法克服困难,反而沉醉于一种优越感中,强迫自己认为自己有优越感。
通过制定不切实际的高目标,用对努力的模仿代替努力本身,通过用逃避、辩解、否定、指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这样的结果是不利于消除自卑感,反而使自卑感更加强烈,再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弥补优越感,以此陷入自卑的循环。
4. 如何超越自卑
减少贬低和批判
这里的贬低和批判包括对自己的以及对他人的。
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那些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获得优越感的人。
减少为了保护自己而对他人的贬低和批判。停止一切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多关注他人,参与集体活动,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对他人的感觉。
对自己而言就是制定合适的目标,不要对自己怀有不合理的期望。追求优越感是指实现自身完美所做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要超越他人。
持有正确的面对挫折的正确姿势,培养自己的成长性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不足和失败中获取的不应该仅仅只有失落的情绪,及时把不良情绪合理转化为动力。
体验和积累我能的感觉
拿张纸写下以往困扰自己的自卑点以及面对自卑的应对方式,分析自己面对自卑的正确以及不恰当的应对方式。
比如为胖感到自卑,正确应对方式是制定每天的减肥计划,每天去做。不恰当方式是告诉自己我就是天生胖的体质,我就是不能瘦来安慰自己。
仔细回想成功克制自卑感,实现超越的美好感觉。并写下当前的自卑感并制定合适的应对自卑的方式。在这些过程中不断体验和积累我能的感觉,形成正向循环。
经历与环境决定不了人的一生, 是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愿你可以合理应对自卑感,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