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入侵

网站入侵,入侵渗透,怎么样入侵网站,黑客怎么拿站,黑客接单

染发的黄多多,你的气质里藏着最好的爱

之前,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因为染发上了热搜,顺势也掀起了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其中有这样一个评论写着:这种孩子就是欠打。看完评论,觉得被一种强烈的控制感裹挟着。不禁想反问一下,打骂真的有用吗?打出来的孩子成了人中龙凤了吗?

虽然不知道,棍棒出孝子的成功概率有多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像黄多多这样被尊重的孩子,眼神自信坚定,从容优雅,带着一种灵魂有香气的能量感,配上淡紫色的发丝,整个人闪闪发光。而从小长期被打骂惩罚和压抑情绪的孩子,眼神里可能会透露出一些焦虑、担忧和恐惧。

记得黄磊也在微博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并不是说呼吁大家都去染头发,而是鼓励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用更自信的样子去面对他人,面对世界。并不是说放任孩子想干嘛干嘛,而是给他们一些快乐自在的童年记忆,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要真爱,不要捆绑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的一切行为也都围绕孩子展开,不分彼此。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父母说:“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我还不是为了你!”“和我讲什么道理,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

有的父母会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完全和孩子捆绑在一起,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就得听我的。李雪在《走出剧情》这本书里提到:“为了你好”是一种攻击,而不是爱。

父母会深陷入这样一种剧情,父母为了孩子无所不能,付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因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觉得是为了这个孩子,只要他能有出息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因为有付出,所以就渴望回报,但一旦付出和回报不能平衡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心血都付诸东流了。

自我牺牲的父母会让孩子无形中感受到一种压力,孩子很可能会在小的时候就在内心种下一个讨好型人格的种子,因为父母为自己付出太多了,自己就要拼命的努力,想要去回报,想要被看见,被认可,不断的向外抓取,去证明自己。

所以父母成为了有能力的的付出者,而孩子变成了无能的索取者。

黄磊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谈起对多多的教育方式的时候提到,要让孩子真正的明白这个道理,你得到的这个所以,是因为你的那个因为造成的。

多多不想带麦克的时候,爸爸并没有严厉的说教或者是训斥,而是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口吻告诉女儿,我选择的是这样的结果,我就为我的选择负责,你选择的是那个结果,那你就为你自己的选择负责。界限很明确,我是我,你是你,我不强制去左右你的想法和行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要赋能,不要独裁

最好的父母不会切断孩子的体验,允许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体验生命。因为真正的心智发展必须源于自由完整的体验。

关于养育孩子,我们可能张嘴就能提出一箩筐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睡眠不行?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我的孩子怎么没有好习惯,为什么孩子动手打人等等,但是我们有真正的去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了解和感知吗?有真正的允许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被尊重吗?

可能更多的时候,父母没有把信任和尊重给孩子,孩子人生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父母手里。而父母对孩子捆绑式的爱会让孩子丧失自己充分发展的能力。看到孩子吃饭慢,就斥责:快吃快吃,干啥都磨磨唧唧的。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就破口大骂:成天看电视,再看把眼睛看瞎了!

其实,爱并不等同于娇惯和纵容,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沟通,进行正面管教,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平等。

每次和女儿沟通的时候,我都尝试着蹲下来和她基本保持同一个高度听她说话。如果她发脾气或者有情绪的时候,我不是第一时间去快速收住她的情绪而是尝试着去重复她说的话,让她知道我在认真的听她说的话,认真的握着她的小手和她一起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前天,她突然哭闹着要吃奇趣蛋,我和她说了我不想给她买的意思之后她还是哭闹。于是呢,我就让他和我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奇趣蛋。我把奇趣蛋的价格标出来,然后摆出一角钱的硬币。和她算出了要用80个一角钱才能买一个奇趣蛋。那怎么赚钱呢?做家务!刷一次碗一角钱,自己放好玩具一角钱,自己洗一次袜子一角钱。

于是她欣然的接受了,主动的帮助大家拿碗筷、刷碗扫地,一晚上赚了两块钱,高兴的坐那默默数钱,完全忘记了当初没有得到即时满足的不愉快情绪。

虽然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冒出来新的问题,也会存在很多困惑,但是我还是会主动的去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方式,去探索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有效沟通。因为育儿的过程,成长是相互的,只有共同成长才能有好的联结关系产生。

要保护,不要破坏

《走出剧情》中提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天然的精神内核来指引,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护这个精神内核不被破坏。

昨天和一个很爽朗的朋友聊天,谈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她说从小,家里的氛围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坐下来一起商量,喊她爸叫老张,喊他妈叫老王,在别人眼里这个女孩是不成体统,而她们一家却很享受这样的关系,每个人都自由的做自己。

所以,从第一眼看见她,就能看到她笑容里的自信和绽放,从头到脚都透露着对生活的笃定。从小到大没有过面红耳赤的争吵和对抗,甚至觉得自己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叫叛逆期。自己选择喜欢的艺术事业,自己创业做艺术学校校长,这些决定都和父母一起来做,一起来感受其中的快乐。

这就是从小被爱喂饱的样子,不卑微,不恐惧,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节奏,在大环境中有张有弛,安定自在。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很多时候创造力、决断力、生产力等,都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如果父母不断地去打破孩子的界限,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甚至情感勒索的时候,孩子就会反抗,较劲甚至是产生报复的念头。

用暴力只能有用一时,副作用却及其长远,孩子在被逼迫和压制之下养成的习惯,动力都是来源于外界,而只有真正的内驱力才能激发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索。

和朋友小雨点聊起孩子的时候,她也说儿子之前并不喜欢看书学习,自己也是费了很多功夫想了很多办法,引导和鼓励,但效果都不大,之后干脆放弃了,就自己先读起书来,儿子反而看到妈妈每天看书,自己也产生了兴趣,现在完全自己主动的学习和阅读,很有规律。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孩子也是一样,看不见自己,需要去尝试去体验,去产生碰撞和摩擦。从而,看到对方,看到自己。

所以,明确彼此的边界,给彼此独立的空间,只有父母保护好孩子的精神内核,让孩子有能力为自己负责,孩子才能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释放内在的能量去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孩子们精神内核的光芒也才能不被遮蔽,成为真正的自己。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