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一直一国之母的存在,看了《甄嬛传》的你是不是对那句“臣妾做不到啊”记忆犹新呢?宜修贵为皇后,也是深受皇上的无比尊重和其他妃子们的敬重。虽然这些都是表明上的,但是宜修贵为一国之母,无论犯了什么错误,都需要足够的证据,不然贸然废后必定会惹出轩然大波。
这是对于一国之母的慎重,必定皇后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皇家的颜面,代表了天子的颜面,可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这些皇后可真是闹出各种戏剧。
皇后本身一国之母,皇后制也是与皇帝制配套的,可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似乎对于皇后制度真的很儿戏,一国之母居然会出家削发为尼,还有多个存在的现象,甚至还有由保姆抚养太子的现象,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册立及皇后制戏剧化的表现
1.不仅立还多立皇后
皇后是一国之母,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母亲,所以大多数朝代都只有一个皇后。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多个皇后并存在状态,是不是很戏剧化呢?
在东吴末期,有一个好色的皇帝就有很多个皇后。这个皇帝叫孙皓,他最初立的皇后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为了让更多漂亮的女子服侍自己,就干脆设立了多个皇后,这样表达自己对于这些女子的恩宠。这种做法自然就受到了当时史官的批判,他们义正言辞的说:一个国家怎么可以有多个国母呢?这样岂不是败坏江山社稷吗?
果然男人都是善变的,尤其是被美色迷住头的男人,无论史官怎么劝,孙皓就是不听,终于成就了他昏君的“美名”。
为什么孙皓会如此呢?难道仅仅就是爱好美女吗?实际上他是在效仿古人。尧舜一直是古代的明君,所以很多诗人都希望能够“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淳”。传说尧舜就有两个妻子,所以孙皓也希望自己能够这样,所以他经常借这个例子来堵住众人的悠悠众口。
所以孙皓才会多立几个皇后,让自己以明君的形象名垂千古,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这样反而让自己贪念美色的行为暴露,成为了一名昏君和渣男。除了孙皓,魏晋南北朝的许多皇帝都希望可以效仿尧舜,所以会出现多位皇后的现象。
2.崇尚原配,独爱嫔妃,索性不立皇后
如果多立会被人说三道四的话,魏晋南北朝的皇帝干脆选择不立,除了崇尚原配之外,再就是独爱嫔妃,所以他们干脆就不要皇后了。毕竟多了皇后自己就多了一个束缚,外面的野花也不能那么为所欲为的采摘了。有大猪蹄子就有好男人。在东晋元帝时期,就有这么一个痴情种司马睿,在自己的皇后病死后,自己就再也没有立皇后了,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哀思和追忆。这样的爱情的确让我们羡慕,试想在三妻四妾的时代,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呢?能被一个男人一直宠爱和惦记着,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有正面例子就有反面例子,有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不立皇后并不是对于原皇后的尊敬或者爱戴,只是嫌麻烦,如果立的皇后是一个悍妇,那么自己不就是妻管严吗?这样怎么方便和其他嫔妃一起愉快的玩耍呢?
就比如皇帝箫衍,他就深受皇后之苦,谁知道自己瞎了眼睛会娶了一个嚣张跋扈的妻子,不仅仅不让自己去其他嫔妃哪里,有时候还会和自己吵架。萧衍饱受妻苦,也不好大动干戈的废后,终于熬到妻子死了,他自然不会给自己找罪受,皇后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自然不是我们能够测量出来其心理阴影面积的。
在魏晋南北朝皇后制度似乎就是那么随意,皇上想立就立,不想立就不立。这个制度似乎存在就十分儿戏,当然还有更戏剧性的一面。
3.醉心佛教学法,北朝起皇后出家为尼
如果一个女人剃掉自己乌黑的秀发,选择青灯古佛常伴,那么很多人第一联想到的,只有渣男能让一个女人伤心到如此地步了。更何况是一国之母的皇后呢?在电视剧《如懿传》中我们可以见到如懿只是剪短看自己的几缕秀发,便是象征着自己和皇帝的割裂。毕竟在古代,割掉头发就意味着夫死。
可是在魏晋南北朝,许多皇后都选择出家削发为尼,是不是被爱情所伤呢?答案显然不是,她们只是醉心佛法教学罢了。
在北朝时期,居然就有超过半数的皇后都会选择出家为尼,这简直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哪一个朝代皇后出家最多问题的标准答案。这些皇后选择削发为尼,只是当时佛教文化十分的盛行罢了,恰好这些皇后心中也热衷于佛法教义,索性不管世俗琐事。
冯太后在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十分的信仰佛教,还建议皇帝多多修建寺庙,在自己死后还给自己建立一个寺庙作为追忆。
这样的熏陶之下,和社会背景的变化,佛教的流行,后面许多皇后都受到这个影响。最出名的就是灵太后胡氏了,在她从皇后到太后的发展变化中,大权几乎独揽,所以热衷于佛教的她,更是直接下令大修佛寺,尊重僧侣。在她交出权力之后,自己也是削发为尼,不问世事。
所以能够让一个女人削去自己秀发的不是一个令她伤心的男人,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兴趣和爱好啦!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她们潜心佛法中自然就不会顾及什么名利地位或者男人的宠爱,她们都不要,她们活出了自己的姿态。
4.子贵母死下替代皇后的“保姆制”
现代保姆在地位上面似乎就很低了,没有像魏晋南北朝这样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保姆,简直就是保姆界历史的巅峰。在这个时期,皇后制度之下,又派生出来了子贵母死的“保姆制”。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太武帝的保姆窦氏就是因为子贵母死制度下成功上位的,由于太子从小就跟着保姆,吃保姆的奶,所以感情就很深厚,自然就是十就留给了很多戏剧性的猜测和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这其中也是另有隐情。
二、有因才能有戏剧化效果的皇后制,如此,具体原因如下
1.多立与不立主要都是要排除外戚势力膨胀
多立与不立除了表明上看起来是皇上个人喜好决定之外,其实也是皇上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思考的,经过权衡利弊做出选择的。主要还是希望可以排除外戚过多干政的现象。
对于吕雉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刘邦死后,她垂帘听政,大汉的江山几乎都已经落入她吕家的手中,她干政多年,这不得不让后代皇帝引以为戒。所以三国中,孙权病危之后,自己的妻子潘氏只是来问了问关于吕后的事情,就被怀疑,孙权直接把她赐死了。一个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就因为一句话而被赐死,可见外戚干政对于皇帝来说是多么的忌惮。
所以皇帝为了排除外戚干政,要么就是不立皇后,这样皇后的权利就被嫔妃瓜分,或者是立几个皇后,分散权利,互相牵制。至于后人怎么说,就让别人说去吧。
.皇后出家变成常态,子贵母死下的保姆制多少离不开帝后的权力纷争
在北魏的时候,由于建国皇帝是鲜卑族,所以他们对于女性的认知并不是觉得她们柔弱不堪,和中原人对于女子的定位不一样。在他们蒙古草原之上,很多女子承担着生产的重任,是经济收入的主要负责人,女子凭借自己的手艺才能养活一家人。
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女子并不是弱势群体。所以对于妻子,他们也是十分的尊重,这份尊重自然就造成了皇后和太后的权利巨大皇权就受到了威胁,所以这些皇后为了没有必要的猜忌和子贵母死的制度下的拘束,就选择了出家,这样就可以很好避免了过多的权利斗争。
从此青灯古佛,削发为尼的皇后们也不会感到寂寞。离开了权利纷争,她们可以在佛前安然的渡过一生。
3.皇后制戏剧化的种种表现都与封建王朝不同的统治方式和崇尚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
皇后制度戏剧化的种种表现当然还离不开社会背景下大的文化,皇后多立的第一人便是孙皓,其实他自己本身不是汉族人,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汉族的传统礼节,所以他全凭个人的喜欢进行选择。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特殊的事情,国家也不是统一的,往往是几个朝代,所以大多数朝代的政权都落在了少数民族手里,他们自然就会采取与封建王朝不同的治理方式。所以戏剧化的开始与各国朝代统治者接受的文化息息相关。
三、结语
堂堂一国之母,无论是多立或者不立都有自己的苦衷和考虑,皇后制度之下,产生的种种闹剧和戏剧化的场面,都与统治者和这个时代大的文化背景有关。
无论是保姆制或者皇后出家,这都告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爱情,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