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型依恋是不安全依恋中的一种。他们经常对自我感到怀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渴望被爱的同时又不能容易地和别人建立起较亲密的关系,自己很难受的同时也让他人感到很困惑,却不知道其真正的原因 。
本文将从几个点带大家进一步了解恐惧型依恋的本质以及如何去改善。
1.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指婴儿与照顾者(主要指母亲)之间存在的特殊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认为婴儿表现出饥饿、尿床和受到惊吓后,主要抚养者的关照是否可预测并且持续的行为不同可导致三种不同类型:
安全型依恋:他们快乐地与他人交往,很容易与他人发展出轻松信任的人际关系。
焦虑一矛盾型依恋:由于不能确定抚育者是否以及何时会回来关照自己,与他人的关就会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
回避依恋型: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成人依恋是以早期经历为根本经过加工结合当下感情和期望的结果,具有个人的态度。Brennan等人按照情感和行为调节两个方向将婚恋依恋分为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按这两个维度将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低回避低焦虑),沉迷性(低回避高焦虑),恐惧型(高回避高焦虑),冷漠型(低回避低焦虑)。
2.什么是恐惧型依恋
上节我们了解到恐惧型依恋的特征是高回避高焦虑,具体怎么理解呢?
回避是个体厌恶亲密和依赖他人的水平,即与依恋对象的亲密指数以及个体在各方面的自立性。
回避越低在遇到麻烦时会更信任他人,愿意从别人那里寻求帮助,因此有利于应对压力。回避越高对他人越不信任,会回避与他人建立紧密关系。
焦虑是指个体对被他人遗弃的害怕程度,即个体担忧与依恋对象分别的水平。
得分越高则越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这类人对自己持消极态度,对各种消息都很敏感。得分低的人可以发现本身的价值,认为自己可以被依恋对象关注,不易患得患失。
总结来说恐惧型依恋的特征是恐惧并拒绝与他人长期交往,不善于表达自己,不能相信别人,不能很好的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同时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对自我感到焦虑。
3.恐惧型依恋的具体表现
面临压力时更偏向于使用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他们的消极自我工作模式使得他们面对困难时更倾向于夸大其压迫程度,认为自己对事件没有改变和控制的能力。
对自己的无助感以及缺少安全依恋关系使得他们无法处理困乱,因此会产生更多的消极应对方式。
在恋爱社交方面,恐惧型依恋的人会更没有安全感
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抛弃,贬低自己的价值。因此对与恋人、朋友形成长期的友好和谐画面很难达成。
婚姻方面,与配偶的关系非常冷漠紧张
不仅很难与配偶建立亲密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也会影响到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孩子的依恋类型。
4.如何改善恐惧型依恋
尽管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形成后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自己的恐惧型依恋是比较难的。
但是在个体不断交往和成长的过程里,如果能拥有正确的对自己依恋经验的评价以及期望,是可以对恐惧型依恋进行重新加工和重组的。
《亲密关系》一书里也提到有研究表明一段恋爱关系就能使不安全依恋的人转化为安全型依恋,当然这需要恋爱双方的努力。
认识自己的工作模式,了解自己使用的特定的情绪调节策略
如果一直对自己和他人持消极态度,遇到麻烦觉得无力完成,完不成后又继续伤心,这个应对策略不改变可能会恶性循环下去。
改变自己对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调节方法,以此来降低对学习生活各种方面上困难的无力感。
要充分了解到一直坚持正确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后所能带来的积极性成果,并不断给予自己鼓励。
多去参加积极健康的团体活动,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
参加一些积极的团体活动,在活动中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如果没办法完成自救,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专业人士会用更具体以及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