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市处所志办公室召开《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首发座谈会。该书是《南京通史》系列丛书中第六部专著,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成长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天石传授担任施行主编。该书展示南京六朝、明代两个汗青灿烂期之间的方方面面,填补一段专史空白。
今天,城南几乎是“老南京”的代名词,这里保留着大量明代以来南京城内的街巷肌理、文物建筑等。但其实,老城南的款式在明代之前就曾经成型,朱元璋定都南京,对于老城南不是开创,而是承继成长。从区域划分上看,今天城西、城东干道之间、中华门以北、水西门东水关一线以南的四围之间,就是“老城南”。《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就确定,如许划分,从南宋时起头呈现。
我们晓得,南宋时南京是陪都,城中有皇帝的行宫。其时的南京城墙,北线在今天珠江路一线,东、西、南线则不断沿用至明代。其时城市北部为行宫与军事机构地点地,贩子栖身区则在龙光门之南。这座龙光门就是水西门的前身。“目前没有发觉南唐时代南京城墙城门的记录,而南宋《景定建康志》则有一幅细致的《(建康)府城之图》,因而老城南的构成,可上推至南宋。”加入首发座谈会的南师大汗青系传授王志高说。
唐宋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巅峰期,《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这期间最顶尖一批诗人、文学家与南京的渊源,进行细致引见,展现六朝古都在其时庞大的文化吸引力。
好比李白终身四次长时间旅游或暂住南京,写下70多篇吟咏金陵的作品。后人言“金陵山河之胜,甲于东南,古来诗人游者,太白为著”。又如颜真卿长时间在南京任职,至今还留有乌龙潭、颜鲁公祠等遗址。再如杜甫曾游历南京名胜,抚玩瓦官寺中顾恺之所画之维摩诘像,并与金陵人士交友。即便在晚年,杜甫还常在诗中表达对南京和南京朋友的思念。此外,书中还列举了刘禹锡、杜牧、韦庄、王安石等人和南京的关系。
“南京的成长,先后从隋代的黯淡、唐代的恢复,再到五代、宋元的逐步复兴,才可以或许到明代定为一个同一政权的首都。”南京大学汗青系传授、六朝博物馆名望馆长胡阿祥说,此刻常用南京人的口头禅“多大事啊”描述南京的城市性格,读了这本书,就能感遭到这种性格或精力,是历经汗青兴衰崎岖后的一种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