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李白之间的友情,学者们多有阐述。他们初识于洛阳,时李被明皇赐金放还,杜则在考进士不第后四处游历,正好到了洛阳。两人之后同往开封、游历商丘,次年又同游山东。这是他们相处最久的一段光阴,赋诗作歌、喝酒共乐。若是没记错的话,这两座唐诗里的最高山岳,从此再也无缘相见。
当然,李白仍是阿谁李白,杜甫也许只是他的浩繁敬慕者之一,一个能够谈诗论道的小友。所以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学者们找来找去,只要3首,还都是十分平平的寄友诗,没看出什么炙热的驰念,更多的是老李喝完酒,回忆旧事,有那么点儿难过而已。
安史之乱后,政治细胞为零的李白,轻率插手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在帝位之争中败落,李白日然要为本人的无邪付出价格,被流放夜郎。这时的杜甫,对李白的忧愁达到颠峰,接连三夜梦到故人,醒来还感觉李白的身影就在面前,怕李白曾经在流放途中病故,悲伤地眼泪哗哗地流。
为什么杜甫那么地爱(此爱是中性词)李白呢?我想那是由于,杜甫真正读懂了李白,别人对李白是嫉妒、是爱慕、是吹嘘、是不屑、是躲闪,可杜甫不是。杜甫的诗里,最让我震动的,不是泪流不尽不是剪不竭理还乱故人梦,而是对李白惊人精确的断语。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平志——即使李白诗下几多如火如荼,杜甫眼里的李白,有鹤发,有愁眉,有挡不住的事与愿违。一个诗歌天才,毫不代表就是个乱世强人。李白想欠亨这一点,唐朝的轨制和文化,也不容李白想通这一点。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说李白,空怀文章才调,却老是生不逢辰,屡遭小人谗谄。现实上,李白的流放,怪不得别人。他在政治上过分无邪,别人举着求贤的名号来了,他一点虚荣心,外加自命姜太公、管仲的极端自傲,最初落得一场池鱼之殃,但杜甫却没有丝毫责备。只要无限的理解,才能带来真诚的宽大和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