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夏应召入长安,以翰林供奉的身份期待朝廷授予官职。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只没有获得重用,反而因狂放不羁,恃才傲物,敢进兴亡之言,遭到大宦官高力士、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女婿、时任卫尉卿的张垍等人的毁谤。李白极端失望,遂于天宝三年(744)春上书请求返归江湖,唐玄宗顺水推舟,赐金放还。
李白青少年时代是在崇道风习稠密的蜀地渡过的,深受道教感染,倾心仙人方术,当“兼济全国”的政治理想遭到此次繁重冲击后,便把精力依靠在访仙求道上。他分开长安先是漫游梁宋(今河南一带),约于十月间来到了济南。
唐朝为李氏全国,皇室把春秋时代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名李耳)尊为远祖,并追号“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命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在京师者号玄元宫,在诸州者号紫极宫。李白就是奔济南的紫极宫而来的,他托从祖河南采访使李彦允引见,特意请出名的道教天师北海(今山东青州)高如贵到这里掌管本人的入道典礼。
入道典礼十分烦琐,李白背剪双手环绕神坛几乎不断地行走七天七夜,向神祇陈说本人的罪错。最初,高天师将用白文写于白绢上的道箓(道教秘文,世所不识)授予李白,佩戴在身上。在这之前,李白只是思惟上崇奉道教,从此就正式成为道士了。他置酒为高天师送行,并赋诗一首《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古时,济南城北郊东至华山、北至鹊山、南至标山有一个大湖——鹊山湖,烟波浩渺,景象形象万千。李白与李太守(姓名不详,唐代人好联宗叙谱以示亲近,此人不必然真是李白从祖。亦有学者认为或即李彦允,河南采访使乃是他后来的任职)泛舟湖上,尽情抚玩佳山秀水,所以李白说,此行不像东晋王徽之雪夜乘舟拜候戴逵,渐渐而去,刚到戴逵门前又觉兴致已消,又渐渐而返。
第二首诗里,李白亦化用一个典故。东汉李膺文武双全,为官严肃正审,誉满朝野。博通典籍的郭泰游历洛阳,与时任河南尹的李膺了解,结为伴侣。后郭泰返乡,诸儒衣冠划一送至黄河滨,车数千辆。郭泰唯与李膺同舟而渡,世人望之认为仙人。诗中李白将李太守比作李膺,自比郭泰。郭泰年轻时,母亲想让他供职朝廷,郭泰说:“大丈夫怎能让见识短浅、度量狭小的人所役使呢?”后来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荐举,其他人亦劝其进身为官,郭泰看出朝廷衰败,法纪废弛,已无可挽回,于是一概不该。他漫游郡国,以高贵的节操被世人仰幕。李白此时的心境与郭泰是相通的。
“白鹿”“青龙”也是用典。东晋葛洪《仙人传》卷二载:汉时的卫叔卿因服食云母而成仙。一日武帝宫中枯坐,他俄然乘浮云驾白鹿降临殿前。西汉刘向《列仙传》载:有仙人拿着两只茅草编扎的狗来,别离给了一个名叫呼子先的人,和与呼相邻的一位卖酒的老太婆。两人骑后发觉竟然是龙,随之飞上华阴山。
“倒景”同“倒影”。“景(影)”指光、光线、光之映照。“倒景”道家指日月之上的天空极高处,从此处看日月,日月之光反由下往上照,故称。多有注者望文生义,将“倒景”释作物体于水中倒立的影子。这似乎也通,但却诗味大减,绝非谪仙人的本意。华山之下便是鹊山湖,常人站在山上便可见凌水中倒影,岂不是太写实了?所以,诗中的“凌倒景”实源自铺陈夸张、想象丰硕、派头雄伟的西汉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和扬雄的《甘泉赋》,以及南朝沈约《游沈道士馆》诗句“一举凌倒景,无事适华嵩”(亦用《列仙传·呼子先》典故)。
《史记·留侯世家》记录,张良辅佐刘邦平定全国后,对刘邦说:“愿弃人世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于是便按道家方式演习扶引飞升之术。这首诗李白不只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抒写其登上华山之巅,仿佛驾云乘风、飘飘欲仙的感受,还包含着对定国安邦、急流勇退的一代人杰张良的敬重和追慕。